人们可以直观感受到,这些年里东北虎的数量是越来越多了。其实历史上我国也是一个“老虎大国”,不仅在亚种数位于世界第一,野生个体数量也十分庞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然而上个世纪50年代过后,由于被过量猎杀,以及栖息地丧失等诸多原因的影响下,我国的老虎数量锐减。
曾经分布范围极广、数量最多的华南虎甚至从野外消失了,而当下东北虎则成了我国最主要的野生虎种。数量不多,2017年时只有35只,现今已涨到60多只。
对于吉林珲春等一些地区的人们而言,发现老虎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每年都有人开车遇见“拦路虎”,而一些监控下,也偶有出现虎影。
近日,在珲春市的板石镇,一处监控就拍下了东北虎的身影。画面中前前后后一共有5只东北虎走过,其中四只老虎体型娇小,一只体型硕大,所以显然这是一个东北虎家庭。
母虎带着四只幼虎趁着夜色外出觅食,它们走走停停,不断徘徊,行为十分谨慎。从拍下的情况来看,这应该是母虎的教学现场,在老虎育幼期间,幼虎具备外出行动能力之后,母虎就会不断教授它们各种生存技巧。
两娃常见,四娃不常见
东北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一般在密林中生活,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期的时候,配对的雌雄才短暂生活在一起。
很多人说雄虎极不负责任,在雌虎受孕之后就一走了之,也不参与之后的育幼过程。实际上人们这是误会它了,并不是雄虎主动离去,而是当雌虎受孕之后,它的态度就会发生180度大转变,由此前的暧昧变得敏感易怒,是不是就对雄虎发脾气。
而每当这时候,雄虎也变得比较识趣,找一个黄昏,选择默默离开,投入到领地中另一只发情母虎的怀抱中。
东北虎的孕期大约105天,在怀孕的初期,母虎几乎不显肚子,依旧保有很高的行动能力,直到怀孕的后期,肚子才渐渐隆起呈现孕态,不过这个时候的母虎,依旧拥有狩猎能力。
到了幼崽即将出生的最后3-5天时间,母虎才会短暂丧失狩猎能力。不过这个时候的母虎,首要工作是找一个安全隐蔽的地方,将小老虎生产下来。
理论上母虎每胎能产仔1-5只,通常情况下是2只。像在珲春市板石镇出现的这只母虎,一胎就育了4只小老虎的情况,在自然环境下并不多见。
东北虎的育幼机制
老虎是高度独居的猫科动物,雄虎几乎不参与整个育幼过程,所以自母虎生产之后,幼崽几乎都是自己在带。
东北虎原本是无固定巢穴的,然而在怀孕至整个育幼期间,母虎会找好几处巢穴,过起了半定居的生活。
刚出生的小老虎十分脆弱,高度依赖母虎,所以在这个阶段,母虎会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捕食策略也会更加激进,更愿意去尝试捕杀体型更大、难度更高的猎物,所以说母老虎更凶不是没有理由的。
小老虎出生到两个月大时,才具备了外出活动的能力,这个时候它们就会迫切地跟随母虎外出寻找食物。
而母虎此时也意识到孩子在慢慢长大了,于是在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母虎会手把手将自己从母亲那学到的各种生存技巧,教授给小老虎。而幼虎们则会通过模仿以及日常嬉闹打斗来练习和提升从母虎那学来的捕食、战斗技巧。
大约在一岁半时,小老虎便具备了独自生活的能力,但这个时候,小老虎并不急于离开母虎,而是继续跟随母虎生活一段时间。
雄虎远离,雌虎就近安家
每一胎小老虎里面,都会有一个更为强壮的个体,称之为“优势个体”。顾名思义,“优势个体”就是无论在叫声还是身体素质方面,这只小老虎都要领先于它的兄弟姐妹。
“优势个体”通常是一只小雄虎,也有一些是小雌虎,它们会得到母虎所有资源的倾斜,尤其是处于一些极端情况下,甚至是生与死的抉择。
比如当食物匮乏时,母虎会优先喂饱“优势个体”,而当食物极度匮乏时,母虎甚至会杀死其他的小老虎,而只留下“优势个体”。原因很简单,因为相对于其他小老虎,在恶劣环境下“优势个体”能存活下去的概率会更大。
每种动物几乎都有着属于自己种族防止近亲繁殖的机制,老虎防止回交的方式就是让雄虎尽可能地远离出生地建立自己的地盘。
一胎小老虎拥有独立生存能力,并且离开母虎之后,青年雌虎会在母虎领地的周边建立自己的地盘,而青年雄虎则会先在母虎附近活动,等到身体变得更加强壮,生存经验更足之后,它就会远离母虎,到远方建立自己的势力地盘。一般情况下,一只雄虎的领地会包含2-5只雌虎的领地。
东北虎是森林生态系统下的顶级捕食者,也是关键物种,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至关重要。它们捕食中大型有蹄类动物以及部分食肉动物,控制着猎物的种群发展,维持着食草动物与所处环境植被的平衡。
东北虎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尽管数量稀少,但我相信,随着生态建设以及动物保护成效的逐渐显现,它们的数量也会逐渐上升。
关键词: